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拼字网 - 核心网 (https://www.hexinwang.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又见打车难:不妨给新技术多点成长空间

发布时间:2018-07-20 08:17:22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经济观察报(北京)
导读:(原标题:又见打车难:不妨给新技术多点成长空间) 最近一段时间,网约车在一些城市,又不好打了。“打车难、难于上青天”,这种通常出现在节假日的现象再次卷土重来。特别是机场和火车站,滴滴的接单率基本为零。没办法,大批乘客要么在烈日下苦等,要么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原标题:又见打车难:不妨给新技术多点成长空间)

最近一段时间,网约车在一些城市,又不好打了。“打车难、难于上青天”,这种通常出现在节假日的现象再次卷土重来。特别是机场和火车站,滴滴的接单率基本为零。没办法,大批乘客要么在烈日下苦等,要么转乘出租车。问题是,换乘出租会发现,部分出租车服务态度差、挑活、车厢卫生状况不佳等状况,依然没有解决。

网约车为何难打,一个重要原因是个别地方开始执行为期半年的“非法客运专项整治活动”——“打击非法客运”的行为导致网约车运力大幅度下降,听起来这有些不合逻辑。打击非法不是应该让市场更有秩序,让消费者乘车更有保障么?

要知道,2016年7月,国务院公布《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时,还不是这种情形。这个指导意见的出台,令备受争议的网约车取得了合法的地位,舆论一片欢呼,中国也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实现网约车合法化的国家。彼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对网约车的前景都颇为看好。《指导意见》将网约车标准下放到了地方。但是,随着北京、上海等地地方网约车标准相继出台,人们发现,地方对网约车并不像人们预期的那样乐观,除一致限制本地户籍、本地牌照才可申请网约车资质之外,对车辆型号也按中高档公务车标准规定了严格的准入门槛,轴距甚至精准到了毫米。

根据媒体报道,当时滴滴上海网约车只有20%符合轴距要求,只有2.5%的司机符合户籍要求。综合判断在上海最多有2%的网约车符合要求,这意味着98%的网约车将被淘汰。

除了一线大城市网约车标准出台,各地方出台的标准也让网约车从业者普遍感到悲观。以杭州为例,非杭州户籍的驾驶员如想从事网约车经营,需取得《浙江省居住证》6个月以上或取得《浙江省临时居住证》12个月以上。在嘉兴,非本市户籍的驾驶员如想从事网约车服务,除了持有居住证以外,还需满足本市社保在缴且已连续缴纳两年以上。

一方面,是城市出行的庞大需求;另一方面,是各地严苛的规则、严格的执法,网约车像一个有名义上合法身份,却无实质上合法权益的存在。地方的高门槛网约车标准,成就了“普遍性违法+选择性执法”的局面。平常日子,或许相安无事,所谓民不举官不究。要说违法,可以分分钟高额处罚。如果各地执法部门真正行动起来,拿出雷霆手段,就会出现网约车一夜锐减的情形。

据媒体报道,有的外地司机已经开始回家做保安了,有的还在观望。利剑之下,黑车回头,原本合法的网约车也加入到黑车行列。至于出租车司机,由于缺乏了必要的竞争,以至于态度、质量,再次回落。事实上,网约车司机的悲观、焦虑,地方执法的随机、任性,往往伤害的是乘客的利益。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城市与人口急速膨胀超过公共交通发展速度的情况下,很多时候,城市公共交通连基本需求也不能覆盖。出了地铁、下了公交,还要步行半小时,这在一些大城市再普遍不过。那么,个人出行需求的刚性如此突出,该怎么破?

此时,我们是否需要再次审视地方出台的有关网约车的各指导意见?是否应该重新审视,在合法与非法之间,那道线怎么划更合适,才会避免出现网约车今日面临的尴尬?要知道,这种尴尬不仅仅是经营者的,也是监管者的。

而对民众而言,有一个心理也颇为值得玩味。每次遭遇打车难,乘客无疑就开始感到生活中离不开网约车。可事实上,每次遇到一些事件,像空姐遇害事件,人们又自然会对网约车展开集体讨伐——给我好处就赞叹“技术改变生活”,出现问题就要弄死它。这其实是与市场监管同样不成熟的巨婴心态。

网约车的出现时间并不长,当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家独大,或许会挤压其他公司的发展、挤压司机与消费者的利益,不过这都不是致命的问题,不至于让网约车这个新生事物“非死不可”。对其管理,还是要放到市场、技术与需求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考量。

技术进步的意义,远远不止改变我们的工具,而且会彻底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与认知方式。给技术多一点包容,给新生事物多一点空间,技术才会回馈给我们一个美丽新世界。


多地严监管网约车:滴滴不好用了

“刚从百子湾送了一个乘客,这里安全。之前看见朝阳区霄云路附近有两辆查车的,大家注意点”;“瞅瞅,这些单都没人敢抢”——微信群里出现了:北京市海淀区清河附近23个无人抢单、实时计价从70元到130元不等的叫车订单截图;“问下各位每天晚上八点后拉活儿保险吗?白天太危险,这快半个月了,只能天天在家呆着”。

2018年7月12日早上5点至7点,周四的早高峰即将开始,出行打车高峰习惯性地唤醒了一个近300人的北京网约车司机微信群。这样的状况已经持续了十多天,“哪里有执法人员在查车”是不变的主题。

这十多天里,上班族们发现,滴滴不好用了。

微信群群主毛先生说,“群里的网约车司机基本都不正规,否则大家也不会去随时询问或通告路面查车情况。”

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行政处罚结果信息公示的数据显示,因使用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车辆,擅自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的,6月22日至30日被处罚的人数为53人,而7月2日至7月10日被处罚的人数为250人。

处罚数量增加5倍,缘起7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的《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该文件规定,对无证从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即网约车)客运经营的,将扣押车辆并处以罚款。

此前,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副总队长郭振跃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7月1日起,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将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非法客运专项行动。

不仅在北京,从准入门槛到法规政策的执行,近期全国多地对网约车的监管也都在趋严。

对于各地趋严的监管,滴滴向经济观察报回应说,“请大家提前规划出行,多用预约和拼车”。

多地严监管

7月7日上午9点,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附近的庄先生和往常一样发布了去四公里外的公司的行程。只是在家等了近一小时后仍无人接单,他最终选择了骑自行车上班。“自己平均一周打三次车上班吧,近一周打快车或专车,每次前面都排着二三十号人。等接单平均就得二十来分钟,之前基本5分钟内就有人接单”。

国家发改委综合交通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主任程世东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北京这个时间段,打车难度肯定比以前要高。不出来营运的车一方面是硬性条件不允许的车辆,必须要退出市场;另一方面是条件满足,但仍没有取得网约车运输证和驾驶员证的车辆。之后随着他们办理相关证件后再次营运,打车难的问题也会逐步缓解。

(编辑:拼字网 - 核心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